怎麼判斷身體缺水?

6 瀏覽次數

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!心跳加速、頭痛、煩躁、記憶力下降、皮膚乾燥、疲倦、易餓、便秘,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徵兆。及早補充水分,維持健康機能。

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

別讓口渴成為唯一的警訊:解密身體缺水的隱形徵兆

我們都知道多喝水對身體好,但許多人往往等到口渴難耐才想起補水,殊不知,口渴只是身體缺水的「最後通牒」,在此之前,身體早已發出許多隱晦的求救訊號。 忽略這些早期警訊,輕則影響生活品質,重則可能引發健康問題。 那麼,該如何精準判讀身體缺水的訊息呢?

別只盯著口渴!事實上,口渴感出現時,身體可能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的狀態了。 我們更應該留意一些更為細微,卻不容忽視的徵兆:

1. 心跳加速、心悸不安: 當身體缺水時,血液濃稠度增加,心臟需要更賣力地泵血才能輸送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到全身,因此心跳會加快,甚至感到心悸。

2. 頭痛欲裂,注意力不集中: 腦部約70%是由水分組成,缺水會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佳,進而引發頭痛,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注意力及思考能力,感覺腦袋昏昏沉沉,記憶力也隨之下降。

3. 脾氣暴躁,情緒起伏大: 脫水可能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,進而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,使人變得容易煩躁、易怒,情緒起伏較大,甚至出現焦慮感。

4. 皮膚乾燥、失去光澤: 水分是維持皮膚彈性與光澤的重要元素。 缺水會使皮膚乾燥、粗糙、缺乏彈性,甚至出現脫皮現象,嚴重者更容易產生細紋及皺紋。

5. 疲倦不堪,提不起勁: 身體缺水會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功能,導致能量供應不足,讓人感到疲倦、無力,缺乏活力。 這與運動後疲勞感不同,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恢復。

6. 飢餓感頻發: 許多人會將飢餓感與口渴感混淆。 當身體缺水時,大腦會將缺水誤判為飢餓,因此會頻繁出現飢餓感。

7. 便秘困擾,排便困難: 水分是維持腸道蠕動的重要因素,缺水會導致腸道乾燥,減緩腸道蠕動速度,容易引起便秘。

及早預防,遠離脫水危機:

別等到身體發出明顯警訊才開始補水。 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,隨時補充水分,是預防脫水的關鍵。 建議攜帶水瓶,隨時補充水分,尤其是在炎熱環境、運動後、生病期間,更應注意多喝水。 除了白開水外,也可以選擇低糖分的果汁、蔬果汁等補充水分,但切記,飲料並不能完全取代白開水。

了解身體缺水的多樣徵兆,才能及時採取措施,維持健康機能,擁有更充沛的活力! 別讓口渴成為你唯一的警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