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系統失調怎麼檢查?

5 瀏覽次數

免疫系統失調的血液檢查可檢測自身抗體,例如抗核抗體 (ANA),有助於診斷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。類風濕因子 (RF) 測試可偵測針對自身抗體的抗體,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通常升高。

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

免疫系統失調,如同體內精密的防禦機制出了故障,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疾病、過敏反應,甚至增加感染風險。然而,這套複雜的系統並非單純透過一項檢查就能完全掌握,診斷過程往往需要醫師綜合評估多項指標。那麼,免疫系統失調究竟該如何檢查呢?

上述提及的血液檢查,確實是診斷免疫系統失調的重要一環,但僅僅是冰山一角。例如,檢測抗核抗體 (ANA) 和類風濕因子 (RF) 確實有助於診斷特定疾病,像是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。ANA陽性反應表示體內存在針對自身細胞核成分的抗體,這可能是多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指標,並非紅斑性狼瘡的專屬標記;而RF則是一種針對免疫球蛋白G (IgG) 的自身抗體,常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升高,但並非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RF都會呈現陽性反應,也可能出現在其他疾病中。因此,單憑這些指標無法確診,仍需結合臨床症狀和其它檢查結果綜合判斷。

除了血液檢查,醫師可能會根據病患的症狀和病史,安排其他的檢驗項目,例如:

  • 特定自身抗體檢測: 除了ANA和RF,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自身抗體,例如抗雙股DNA抗體(針對紅斑性狼瘡)、抗SSA/SSB抗體(針對乾燥症)、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(針對甲狀腺疾病)等等。這些檢測能更精確地指向可能的疾病。

  • 免疫球蛋白檢測: 檢測IgG、IgA、IgM等免疫球蛋白的濃度,可以評估體內免疫細胞的功能是否正常。異常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暗示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或過度活躍。

  • 完全血球計數 (CBC): 檢測血液中各種細胞的數量和比例,例如紅血球、白血球、血小板等。異常的數值可能反映出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動,例如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。

  • 其他特殊檢測: 根據臨床懷疑的疾病,醫師可能還會安排其他更專門的檢查,例如皮膚活體切片、影像學檢查(如X光、超音波、電腦斷層掃描)、組織切片等。

總而言之,免疫系統失調的檢查並非單一檢測就能完成。醫師會根據病患的個別情況,仔細評估症狀、病史以及多項檢驗結果,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並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。 切勿自行判斷,若有疑慮,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才能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 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,提升生活品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