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痛還要繼續練嗎?

7 瀏覽次數

肌肉痠痛時,若不影響訓練動作,仍可適度鍛鍊。但肌肉主要靠休息修復成長,因此訓練頻繁者建議交錯訓練不同肌群,確保肌肉有足夠時間恢復,以提升整體訓練效果。

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

痠痛當前,練還是不練? 聽聽身體的聲音,聰明安排你的訓練菜單!

許多健身愛好者都有這樣的疑問:「訓練後肌肉痠痛,還要繼續練嗎?」 答案並非絕對的「是」或「否」,而是需要根據你的痠痛程度、訓練目標以及對自己身體的了解來綜合判斷。

首先,我們要區分「延遲性肌肉痠痛 (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, DOMS)」和「運動傷害」。「延遲性肌肉痠痛」通常在運動後12-72小時出現,這是由於肌肉纖維在訓練中受到微小損傷,身體正在進行修復所導致的正常現象。 這種痠痛感通常是溫和且可忍受的,不會嚴重影響活動能力。

那麼,當你感受到延遲性肌肉痠痛時,是否可以繼續訓練呢?

可以適度訓練的情況:

  • 痠痛程度輕微,不影響動作: 如果你的痠痛感只是輕微的不適,且不會限制你進行訓練動作,例如深蹲、臥推等,那麼可以考慮繼續訓練,但請務必降低訓練強度和重量,避免加重肌肉的負擔。
  • 訓練不同肌群: 這是最推薦的做法。例如,如果你昨天練了腿,今天感覺腿部肌肉痠痛,那麼你可以考慮訓練上半身,如胸肌、背肌或手臂。這樣可以讓腿部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,同時也能保持訓練的連貫性。
  • 進行輕度活動: 有時候,輕度的活動反而有助於緩解痠痛。例如,輕度的有氧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或游泳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肌肉的修復。

應該避免訓練的情況:

  • 痠痛程度劇烈,嚴重影響動作: 如果你的痠痛感非常劇烈,甚至讓你無法正常活動,或是進行訓練動作時感到明顯疼痛,那麼就應該停止訓練,讓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。硬撐下去只會增加受傷的風險。
  • 疑似運動傷害: 如果你感受到的是尖銳的疼痛,或者疼痛伴隨著腫脹、發紅、瘀青等現象,那麼很可能是運動傷害,例如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。請立即停止訓練,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診斷和治療。
  • 缺乏睡眠或壓力過大: 肌肉的修復和成長需要充足的睡眠和放鬆。如果你睡眠不足或壓力過大,身體的恢復能力會下降,此時繼續訓練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
訓練後修復的重要性:

肌肉並非在訓練時成長,而是在休息和恢復期間成長。因此,訓練後的修復對於提升訓練效果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有助於肌肉修復的建議:

  • 充足的睡眠: 確保每晚獲得7-9小時的優質睡眠。
  • 均衡的飲食: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,為肌肉提供修復和成長所需的營養。
  • 適當的休息: 安排合理的訓練週期,確保每個肌群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。
  • 按摩或伸展: 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肌肉緊張。伸展可以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靈活性。

總結:

肌肉痠痛並不總是訓練的禁忌。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,判斷痠痛的程度和性質,並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訓練計劃,才是聰明健身的王道。記住,訓練的目標是提升身體機能,而不是虐待自己。 合理的訓練安排和充分的休息,才能幫助你達到理想的健身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