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发芽的土豆不能吃?

4 瀏覽次數

發芽馬鈴薯芽眼及芽根部累積大量龍葵素,這種毒性生物鹼即使削去發芽部位,烹煮也無法完全去除,少量食用就可能中毒,故應避免食用。

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

發芽的馬鈴薯為何不能吃?看似簡單的問題,背後卻蘊藏著不容忽視的食安風險。關鍵就在於一種叫做「龍葵鹼」(茄鹼,Solanine)的毒性生物鹼。

馬鈴薯發芽時,為了保護新芽的生長,會大量合成龍葵鹼,尤其集中在芽眼、芽根、表皮變綠的部位以及薯肉變色的部分。龍葵鹼的存在,如同馬鈴薯自身架設的防禦機制,用以抵禦病蟲害的侵襲。

雖然我們可以削去發芽的部位,但這並不足以完全去除毒素。因為龍葵鹼的分布並非僅限於肉眼可見的芽眼和芽根,它會隨著發芽的過程,逐漸滲透到薯塊的其他部位。即使我們仔細地削去了發芽的部分,仍然可能殘留相當量的龍葵鹼。

更令人擔憂的是,龍葵鹼相當耐熱,一般的烹煮方式,例如蒸、煮、炒、炸,都難以將其完全破壞。這意味著,即使經過高溫烹煮,發芽的馬鈴薯中仍然可能殘留足以引發中毒的龍葵鹼。

食用含有過量龍葵鹼的馬鈴薯,會出現哪些症狀呢?輕微中毒可能會感到喉嚨灼熱、口腔麻痺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腸胃道不適。嚴重的情況下,則可能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呼吸困難、心跳加快、體溫升高、抽搐、昏迷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尤其對於抵抗力較弱的族群,例如幼兒、孕婦、老年人以及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,更應避免食用發芽的馬鈴薯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健康損害。

或許有人會抱持僥倖心態,認為只吃一點點應該沒關係。然而,龍葵鹼的中毒劑量因人而異,且難以精確掌控。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,最好的做法就是:一旦發現馬鈴薯發芽,就應立即丟棄,切勿食用。 別為了節省一點小錢,而冒著健康受損的風險。選擇新鮮、未發芽的馬鈴薯,才能確保吃的安心又健康。

此外,也要注意正確的馬鈴薯保存方式,例如置於陰涼、通風、乾燥處,避免陽光直射,可以延緩發芽速度,降低龍葵鹼的累積。 妥善保存,才能真正享用到馬鈴薯的美味與營養,同時也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