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薪資是底薪嗎?

7 瀏覽次數

自114年1月起,已無「基本工資」此詞彙,取而代之的是「最低工資」,勞雇雙方約定的薪資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工資。

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

基本薪資是底薪嗎?釐清薪資結構的迷思

許多人常將「基本薪資」與「底薪」混為一談,認為兩者指的是同一個東西。然而,事實上,這兩個詞彙在概念上有所差異,更重要的是,自114年(2025年)1月起,「基本工資」這個詞彙已正式走入歷史,取而代之的是更精確的「最低工資」。這項更名背後,隱含著對勞動權益更清晰的界定與保障。

首先,我們必須明確一點:「最低工資」是法律規定的最低薪資標準,勞雇雙方約定的薪資,無論是以月薪或時薪計算,都不能低於政府公告的最低工資。這是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所需的法定門檻,不容任何一方任意降低。

那麼,底薪又是什麼呢?「底薪」指的是薪資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,通常代表勞工的基本薪資收入。它可以等於最低工資,也可以高於最低工資。換句話說,底薪是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職位設定的,而最低工資則是政府設定的法律下限。

舉例來說,小明在一家公司擔任助理,月薪28000元。這28000元是他公司的底薪,也同時符合或高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。如果小明公司將他的底薪設定為25000元,卻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,那麼公司就違法了。

因此,「基本薪資」這個詞彙之所以被「最低工資」取代,正是為了避免混淆。過去「基本薪資」一詞不夠精準,容易讓人誤解為企業可以自行決定,甚至低於法律標準。而「最低工資」則明確指出,這是政府為保障勞工權益所設定的不可逾越的底線。

總結來說,底薪是企業支付給勞工的固定薪資,而最低工資則是政府規定的法定最低薪資標準,底薪必須符合或高於最低工資。 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,對於勞工自身權益的保障至關重要,也才能避免在薪資協商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誤解。 更重要的是,勞工朋友們應積極了解最新的最低工資標準,確保自身權益不受損害。 如有任何疑問,應尋求勞工主管機關的協助。